知识产权“舒经活络” 畅通经济“毛细血管”
2024-12-28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草有小草的坚韧。在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好似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部门间协同协作,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支撑效能,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12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工作进展。 政府搭台,精准“输血”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仅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壮大,还联合6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广转化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企业围绕技术升级和产业竞争需求,加大专利技术引进和产业化力度。今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拓展专利转化运用的模式和渠道,通过实施“一对多”许可,便利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联合5部门印发《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推动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向中小企业加速转化。 一系列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落地,不断激发着企业创新活力,持续优化的知识产权普惠服务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王培章介绍,目前,我国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达到474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50%,各地公共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中小企业等经营主体超300万次。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专利转化对接平台和渠道,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专利转化运用组织各类活动1.6万多场次,其中路演推介活动6000多次,推动2万多件专利实现落地转化或达成合作意向。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难点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匹配知识产权、产业、金融等各类支持服务举措600多项,帮助中小企业便捷高效获取政策、技术、资金等扶持,加速专利产业化成长进程。 创新引领,强化“造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创新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是考察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依据。”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介绍,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等方面设置23个指标,其中,知识产权被作为专精特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指标。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专利所占比重达到73.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这其中相当多的专利都来自中小企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中,独立研发产生的比例为75.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23年,新增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成,是专利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此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还通过扩大备案覆盖面、优化认定工作、加强宣传推广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王培章介绍,在拟认定的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中,76%出自中小企业,年度总产值超过3100亿元,增幅超20%。 除了需要加大自身研发投入,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也需要加强专利技术供给。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在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各部门各地方,以产学研为纽带,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强化协同创新和技术对接,从供需两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5.5万次,同比增长19.1%。 但同时,调查还显示,中小企业在专利创新和产业化方面仍面临缺乏资金、设备、场地和专业人才等困难。“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主持工作)梁心新表示。 金融支撑,助力“活血” 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为其带来资金流转的“活水”。 王培章介绍,在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简化办理手续。今年前三季度,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6万家,占惠企总数的80%,有力支持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发展。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有效发挥其融资功能,对于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密切协作,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加快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流转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专利产业化特征开发金融产品,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创新发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支持力度,聚焦中小企业在专利转化运用过程中的需求,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走好专利产业化成长之路提供有力支撑。”王培章表示。(记者:黄佾) |
本类热点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