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印发,这些重点值得关注
2023-12-0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突破“肢体”关键技术;营造产业生态,培育优质企业、完善创新载体和开源环境……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作出部署,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2027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迈向应用层面,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更需要尽早进行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人形机器人反映了当今世界智能装备的较高技术水平,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培育期,产业各方普遍期望加快研制成熟可应用的产品。业内专家指出,领域内创新主体应锚定关键技术加强研发创新,并做好全过程知识产权布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站上时代风口 创新提速发展 当前,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正迎来“热潮”。《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仿生人形机器人“介绍”了大会有关情况,引发关注。该机器人研发企业辽宁新次元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EX机器人)便是一家集仿生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等于一体,具备批量化生产仿生人形机器人能力的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技术是一个品牌的底气。”EX机器人营销总监马成君介绍,EX机器人在机器人结构、核心零部件、虚拟现实技术等多个重点领域展开攻关,掌握了机器人机械结构、控制系统、智能交互系统、新材料仿生皮肤等人形机器人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并重点对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布局。 “据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因此,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创新,整合和集中优质资源攻关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薄弱环节,将是对传统机器人产业链的升级和再造,有望抢占科技竞争新高地,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桥梁。此外,人形机器人具备类人形态,能够适配人类工作环境,在养老助残、环境清洁、医疗康养等领域具备巨大应用潜力,为缓解老年护理劳动力短缺问题、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等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梁靓表示。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创新主体正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创新。“行走、爬坡、取咖啡……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小星’不但能实现类似人脑的思考与判断,并且能完成被交付的复杂任务。”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动纪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星动纪元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部件上的技术研发攻关。“公司积极推动将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结合,使机器人可以在视觉图像和大模型的指导下完成货物搬运、‘手’上操作等各项复杂的工作;强化学习算法与传统控制学算法的融合,使得机器人突破模型建立与预测的局限,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些创新成果旨在解决人形机器人智能性和动态性不足,以及成本高昂等痛点。目前,星动纪元已就人形机器人结构及其关键核心零部件、上层通用算法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专利布局。”该负责人表示。 重视保护运用 产业方兴未艾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针对《指导意见》发布的解读中指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已有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项。业内专家指出,需要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形成合力,突破人形机器人产业关键卡点,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关单位应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协调组织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围绕自研芯片、驱传动装置等人形机器人核心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发,研究感知、认知等共性问题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发挥人形机器人相关组织作用,推进技术交流、供需对接、国际合作,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特征、挖掘产业人才;推进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格局;建设人形机器人供需对接平台,构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路径,支持企业拓宽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产品市场化应用。”梁靓指出。 作为一家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的企业,星动纪元上述负责人建议,企业应高效开展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研究实力和人才优势,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高校、科研机构借助企业提供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化经验,为科研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和成果转化渠道。”星动纪元上述负责人说,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格外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参与各方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明确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路径和方式,建立合理的技术转让和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确保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得到有效推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孟庆虎指出,要实现人形机器人大范围应用,知识产权工作不容忽视。“知识产权决定一家企业是‘敢为人先’还是‘照猫画虎’。领域内创新主体应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保障自身权利不被侵犯,又能与其他企业形成开展自主攻关、加速创新创造的竞发优势,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孟庆虎表示。(记者:赵俊翔) |
本类热点条目
|
版权所有:江苏润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3 RAINPAT.COM 苏ICP备1401895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