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机制上半年认定技术合同3万余项
2022-08-30 来源:新华社 记者从2022中关村论坛“展现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成效活动”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万余项,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3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背后,是近年来北京围绕优化创新机制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 北京聚焦高精尖产业重大共性问题,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由市场主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集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强化知识产权创制和共享等,深化推进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北京率先支持小米、兆易创新、旷视、天智航等7家领军企业牵头实施“强链工程”。小米集团技术委主席王斌说,在小米的智能工厂里,创新联合体中企业、高校院所研发的关键技术都将有机会在生产线上进行验证。 同时,北京通过推出揭榜挂帅、报备即批准、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我们获得了中关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持政策相关资金支持的数百万元,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改进及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成果转化并推向市场。”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文博说。 在创新机制的推动下,高校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上“货架”。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实现了从单点光谱仪到超光谱成像芯片的跨越。 “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走在全国前列,解决的都是‘硬需求’的问题,比如对于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的支持等内容。我们每年都会从北京获得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说。(记者:张漫子) |
本类热点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