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助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信息化建设

2020-04-22     来源: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序言

  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全国各地批复建设了30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近三年以来,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在软件系统开发和信息化集成方面的经验、人才优势,为其中的10余家保护中心提供过建设服务,服务内容涵盖规划设计、建设咨询、硬件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原创认证保护等。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Content/ueditor/server/upload/uploadimages/ZQ2020-04-22/W020200422397447616685.png" OLDSRC="W020200422397447616685.png" />

  保护中心服务平台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保护中心建设特别打造的专业综合服务平台,具有全业务流程定制,私有云服务支持,智能化检索服务,数据安全加密,导航运营服务系统,大数据资源配套等特点,全面支撑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快速维权、保护协作及导航运营等工作。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Content/ueditor/server/upload/uploadimages/ZQ2020-04-22/W020200422397447623089.png" OLDSRC="W020200422397447623089.png" />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随着各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快速维权、保护协作和导航运营等业务工作的开展,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正在从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向业务应用建设转变。在这当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在保护中心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文

  2016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势产业集聚区,依托一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通知发布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全国各地批复建设了30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保护中心的建设,通过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促进了专利质量提升,实现了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从而有效地发挥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Content/ueditor/server/upload/uploadimages/ZQ2020-04-22/W020200422397448695389.png" OLDSRC="W020200422397448695389.png" />

  在各地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保护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其中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也是保护中心业务运转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保护中心信息化建设任务涉及多媒体审理庭、预审审查业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硬件设备、机房及网络环境等多个方面。结合近些年在建设服务过程中对保护中心业务发展需求的理解,以及保护中心信息化服务工作中的实践思考和技术研发,本文中将重点阐述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促进保护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智能化预审审查模式探索

  专利预审审查(简称为“预审”)是保护中心重点开展的业务工作之一,目前多数保护中心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经过保护中心预审,将能够显著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大大缩短专利授权的周期,从而让更多创新技术的专利能尽快得到保护。在预审工作开展过程中,多数保护中心都陆续开发建设了预审审查系统,实现了预审全流程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审查工作的信息安全、科学管理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但随着企业提交预审专利数量的增加,预审审查质量和效率越来越成为保护中心需要面对的考验。而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预审审查工作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在为保护中心开发建设的专利预审审查系统中开展了一系列智能化预审审查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先后实现了智能形式审查、自动审查意见填写、智能检索和案源智能调配等全新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审查系统与检索系统的直接无缝连接。以上基于智能化技术的预审审查模式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在预审员审查经验相对偏少、预审审查速度又要求较快的情况,如何保证专利预审工作高质量开展做出了有益的实践。

  二、数字认证保护技术保障原创数据安全

  原创认证服务,作为一种利用时间戳和数字认证等区块链技术的原创信息保护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在保护中心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利用“创客IP”等原创认证服务,将预审员审查过的全部文档进行时间戳认证,为那些还未正式申请专利的原创技术方案保留数字证据,不仅能够有效保留并认证审查全过程中的数据,还能够同步为申请人提供原创技术认证和可能的防卫性公开等辅助保护渠道。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就通过引进建设武汉原创认证保护中心,实现了为创新创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认定、维权等前置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产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中心未来需要面向产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和专利导航运营服务体系,这其中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整合司法保护、行政执法、仲裁、维权援助、社会调节和社会诚信等多种知识产权大保护资源,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利导航、专利运营等知识产权服务。而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服务模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将尤为重要。平台的建设,将立足构建三大服务体系,首先是构建产业知识产权导航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利、商标、司法判例、政策法规、舆情情报、企业信用、知识产权价值评价等信息资源与预警监测等服务;其次是构建产业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服务体系,整合线上维权、侵权监测、服务机构、原创认证和海外维权等多种保护服务,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第三是面向产业领域的高价值专利构建包括专利转让许可、价值评估、质押贷款、专利融资、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等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与尝试,信息化建设工作与保护中心整体业务能力、运营模式和服务水平息息相关,各地方保护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应当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力争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服务。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Content/ueditor/server/upload/uploadimages/ZQ2020-04-22/W020200422397448709709.png" OLDSRC="W020200422397448709709.png" />

本类热点条目
版权所有:江苏润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3 RAINPAT.COM
苏ICP备14018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