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兴起,并且如星火燎原一般在行业蹿红,被急于显示互联网思维的房地产界奉为上宾。互联网业界虽然最初认为概念大于实际,但禁不住市场的诱惑,到后来形成蜂拥而上的态势。
市场上主流的智能家居设备主要可通过智能手机遥控,智能家居设备+手机App,足以概括智能家居的大部分内容。
然而,当下的互联网公司,在核心技术端并未形成自己的优势,更多的还是长袖善舞于营销和包装,没有技术专利支撑,靠零星的智能家居产品,显然不能完成对概念当中的智能家居的布局。
智能家居已经泡沫化
位于房地产和互联网两大风口的智能家居,正面临这样的怪现象: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来很久,智能控制设备早在高端住宅用的就很多,比如安防、照明、自动门窗、温度调节等。但由于并未高度普及,智能家居设备一度成为“高端”、“高价”的代名词,直到“万物互联”的概念到来,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强心针。
于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小米、腾讯、360、乐视等均宣布智能家居项目启动,万科、银城、仁恒、正荣、金地、华远、华润、方兴等开发企业也都大张旗鼓宣布了智能家居项目应用到项目的信息。在这个狂热的趋势之下,没有人去讲究不同平台的智能家居无法统一操作,也没有人讲究到底有多少消费者在为智能家居埋单,整个产业就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更严重的问题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在此之前几乎都是软件开发为主的公司,小米也要依靠硬件工厂代工,没有多年的技术研发基础,仅仅靠与开发商的概念来发展,有点头重脚轻!
事实上,从2013年起,谷歌高额收购NEST获得了相关专利;苹果拥有智能远程遥控、智能安全管理、能源管理、siri管家等专利;而三星则以Smarthome消费者平台为据点申请了多项专利。
产业布局,专利先行,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我们的互联网企业从起步就已经晚了!
专利之争是互联网公司永远的痛
被称为国内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小米,就多次深受专利的困扰,当小米推出小米电视并提出进军智能家居的时候,小米拥有的发明专利仅仅拥有12项,而小米电视这个单品甚至连一项发明专利都没有。前段时间由于专利尚未获得批准就被公关部门拿来大肆宣传,被工商部门重罚,一时间被传为笑谈。而与爱立信、高通的专利授权纠纷频出的消息,也一次次挑起众多互联网公司专利缺乏的刺。
根据媒体报道,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5月28日,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统领域,全球申请人共提交了896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申请人共提交了122件。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谷歌共提交了28件专利申请;苹果共提交了46件专利申请。
从智能家居的角度,互联网公司申请的专利分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产品的发明专利,通过自家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创新解决方案,申请发明专利。
另一类是新型实用专利,相比产品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一般是购买了其他平台或者企业的专利为己用,这对于硬件研发能力低的互联网公司,成为了迅速积累优质专利的好方法。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长期关注着汇桔网的智能家居相关专利,期望通过购买或授权的方式,为企业未来发展积累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智能家居的路在何方?
从功能上来看,基础智能家居系统功能其实多年前已经实现,甚至还能做到更多,比如特斯拉年前发布的powerwall,就能够智能化处理家中的能源问题。
但现在,众多企业的选择还是盲从于营销,而钻营于短时间的利益,面对未来的布局还显得不够,但智能家居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应该利用先进的无线技术、大数据、云服务等创造出能为用户生活服务的智能产品,因此必须将科技创新视为产品的核心。
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没有创新的企业终将被淘汰,而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也必将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物联网的风口下,企业不仅要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更要认清市场发展的规律。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永恒定律,而唯有创新才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目前的知识产权现状将为众多企业敲响警钟:是时候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智能家居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