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需要大力改革,但下次能不能好好说话?

2015-12-01     来源:汇桔网

导读: 这两天阿里影业是在朋友圈上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在一个名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发言点燃了编剧们的愤怒。

 \ 
 
  这两天阿里影业是在朋友圈上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在一个名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发言点燃了编剧们的愤怒。徐在大会上说“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他们以后不请专业编剧,而是请IP创作者们,由他们进行角斗士一样的厮杀,胜者的故事将被选中,此时再请专业编剧介入,将其改编成剧本。所以,编剧应该放低姿态,甘当IP的后端。他更是大谈“屌丝票房经济学”,称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大卖,要看三方面:有没有一个IP,有没有明星,有没有一个逆袭的概念。许多专业编剧被这番颇显傲慢的言论激怒,还有人声明不与阿里影业合作。
 
  徐远翔的原话如下:
 
  “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哪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编剧们听到这番话,就不高兴了:
 
\
 
  作为行外人,细细品味徐远翔的话,或许表达方式不当,做法也确实有所不妥,但话糙理不糙,他倒是说出了中国电影圈项目研发的真相,中国商业电影发育不成熟,优秀的剧本少之又少,用一些观众的话说就是“会写字就是编剧”。所以阿里影业才希望在原有的体系之外,重建一个新的体系,事实上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对于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
 
  编辑们对这番话反应剧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糊弄剧组,糊弄观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回顾这几年,内地优秀的电视剧都是出自改编小说或者互联网公司组队制作,而传统剧组的原创电视剧能拿出手的作品寥寥无几,还比不上手撕鬼子、七百里枪杀鬼子、绿箭女侠、裤裆藏雷来的经典。阿里影业的做法是企图让编剧行业更加接地气的尝试,只是徐远翔的说法太赤裸裸了。
 
  而网友们给的评论,则更倾向于阿里:
 
\
 
  事实上,徐远翔对于创作其实是做了一个拆解,把创作分成IP(淘汰机制下产生的原创故事)和专业编剧加工两个阶段,但可能引起不适的是前面“颠覆”、“不找专业编剧”的表述。二是,专业编剧未必乐意做这件事情,极端假设原创作者拿300万,加工编剧200万,一般成熟编剧肯不肯?这种方法听起来似乎过于看重和强调最前端的价值,有点激进和割裂。即使由工业化的创作流程,讨论合作相互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许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加高明。
 
  来自一家业内知名网络公司一位编剧表示,归根结底是徐远翔的一席话表达出一种倨傲的态度,显得对编剧行业以及一些知名编剧不尊重,这激怒了编剧群体,但其实并没有说错,这个现象在行业内尤其是一些电影生产流程化形成流水线的电影公司,早就存在。
 
  但阿里终究是互联网公司,而且是代表资本方,也许是迫于舆论压力,徐远翔用“伐柯”的新浪微博做了回应:
 
\
 
  阿里影业的官方微博也发布了阿里影业CEO张强对于此事件的回应: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编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业对于编剧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一以贯之,从未动摇,亦在探索和实践与编剧等专业领域同仁共同创造行业未来的现实路径。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每一次碰撞与融合几乎都会打来一次激烈的大讨论。当年宋柯提出“唱片已死”曾经引发业内争议;于冬提出“今后传统影视公司都要为BAT打工”也曾经引发业内大讨论。不过,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些提法,也有其中合理的部分。
 
\
 
  现在,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影视行业并不缺钱,但以编剧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瓶颈缺口却成为了资本大规模入驻的最大阻力。自从BAT进军影视行业之后,IP改编几乎是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与此同时,它们在“互联网+电影”产业里也开始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自己的生态鱼塘里训练编剧、提升编剧的创作力,顺便也就建立了自己的编剧人才培育体系。
 
  不过,BAT的这种培养编剧人才的方式,恰恰与国内传统编剧的方式相反。因为国内大多数编剧是在艺术电影或者是作者电影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不是在商业电影编剧的培养机制。两者的生存空间互相存在一定威胁,这正是造成如今这种观点激烈碰撞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类热点条目
版权所有:江苏润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3 RAINPAT.COM
苏ICP备14018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