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专利代理人(专利代理人的修炼宝典)

2015-04-23     来源:苗青盛

导读:苗青盛,资深专利代理人,培训师,代理所合伙人。爱学习,爱思考,爱奔跑,爱鸡汤(心灵鸡汤)、更爱家人。本文是作者对专利代理行业和专利代理从业者进行探索和思考的系列文章之一。文中作者从代理机构、代理人和企业三方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专利代理行业的一些现状。知人网非常赞成作者文中提到的,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优秀代理机构,必然是有很多优秀的专利代理人组成。那么专利代理的从业者,如何成为优秀的专利代理人,作者在文章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总结。

  知人网窃以为,未来中国的专利代理服务行业将越来越呈显现两级分化之现象,一极是越来越多的专利代理所将以量取胜,靠低价获取大量的客户代理业务。另一极是越来越多的主要以做专利挖掘、布局和运营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的出现,此类主要靠以质取胜。后者主要是以前者内部优秀的专利代理人组成。从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来看,知人网更希望看到后者越来越多的出现,那么也就意味着知人所希望的看到更多的优秀专利代理人涌现。只有如此,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才更有可为,才更能吸引优秀人才进行这个行业。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成果能获得保护的一条有效合法且最快捷的路径就是转为知识产权保护,将研发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行政确认渠道,得到法律的认可,权利人进而获得研发成果的专有权。

   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存在很多现实和棘手的问题。首先,专利申请代理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作为企业而言,难以选择;其次,即便选择了品牌事务所,但是价格和心目中期望差距太大(这一点笔者很奇怪,代理机构老感觉如同企业花了几百万各种方法培育个优质婴儿,却不愿多花几千块找个好医院把他生下来),并且不能确定分配的办理人员也就是代理人,其是否足够熟悉整个行业的技术现状和企业的创新技术成果;再次,企业要进行专利申请,首先要整理研发成果,但很多企业又不知道如何准备,准备哪些技术成果的描述;最后,企业申请的专利,是否能得到了合理合法的保护,最后是否能够得到国家的授权,授权的专利是否有保护和运营价值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在企业创新和获得保护的环节中,存在研发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转化和法律保护三个节点。但就目前现状来说,研发基本是企业自己内部的事情,保护是法律环境的事情,所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做的,也就是代理人所做的,就是将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这项工作。

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和专利代理事务所发生交互的主要是如何将企业的研发成果进行知识产权转化的这个环节,而这个环节主要的参与和负责人员是专利代理人。笔者一直以为一个专利代理人的专业程度和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优秀研发成果的未来前景。

   通常意义上,专利代理人从执业要求上来讲,需要具有法律、科技、经济和文献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确定技术利弊、可专利性判断、未来的经济价值等多个方面,这就对专利代理人提出了相应的执业的要求。返回到企业对于专利保护的出发点,技术研发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专利代理人的技术利弊分析来调整和完善研发成果,可专利性判断依赖于文献和现有研发成果来确定其未来的法律前景,经济价值可以从应用领域或者保护范围给予引导或者规范。也就是说,专利代理人的申请代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决定这件研发成果的未来的价值走向。

   那么我们当前的专利代理人是什么情况?

   科研技术理解方面,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专利代理人大多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毕业于还算不错的工科院校,在科技能力上应该不存在大的问题。而在其他二线城市,可能以本科生为主,由于本科教育基本缺乏科研经历,那么执业初期在技术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法律教育和知识层面,参加过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童鞋们,基本都会认真学习基本的专利工作所需的法条,虽然未来应用不多,但是深入学习之后也可以认为自身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离合格的代理人执业所需的法律知识可能还有些距离。但是实践中,太多从业的人员并没有参与和通过资格考试,基本是依赖老师的手把手指导,这部分的指导和教育没有系统化的法律知识,很多人员在工作两三年之后都没有搞清楚新颖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更何况其他的更细致更复杂的一些涉及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问题呢。

   专利文献知识方面,笔者以为这点是当前代理人最缺乏的。以笔者的认识,一个专利代理人,最基本的专业功底应该是检索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就是可以找到想找到的专利文件并且能够认识到所找到的文件和要撰写的方案的一些技术上的相同或者不同。而这个能力,在内部学习和执业培训过程中没有涉及太深,由于大多数事务所并没有要求代理人撰写时候进行实质性的检索和分析,那么长期锻炼这个能力的环境又不存在,使得专利代理人在专业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实务方面欠缺很多。

经济知识方面,很多人会说,这个能力是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的事情,不是专利代理人的事情。但从笔者看去,代理人和企业管理者很多工作必须是相通的,这样双方对话才能在一个管道内进行,否则鸡同鸭讲。周延鹏博士曾经说过:大陆和台湾的代理人的悲哀在于一生可能都没有撰写过一件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的专利。此话虽然偏颇,但是也说得在理。因为我们代理人压根没有经济理念,也没有关注过未来的经济价值,也不会从经济价值这个角度去考虑撰写,这个申请本身的经济价值当然就不会有所体现,那么未来这个科研成果的经济应用能力肯定就会受到影响。

   可以看到,对于一个笔者认为要求颇高的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上面提到的必须的四种能力的其中两种或者三种,那么可以想象,这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的认可度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也可能是低质量专利、垃圾专利横行的原因之一。业内也有很多人归罪于单位申请的服务费用过低,如果给的代理费高,肯定服务质量就好等等。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往往是因为其感觉找不到优秀的代理人,所以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服务费用。这要从头说起来,好像是鸡和蛋的先有还是后有问题,而实际上压根儿没有鸡或者蛋。

   由于代理人的能力和价值从专业角度上决定了专利的价值,决定了专利服务的价值。如果代理人的个人价值比较高、能力成本比较高,那么未来走精品路线,可以引导专利服务价值的提升。而大多数代理人的能力提高,就会提升行业的服务能力和价值。不可回避,低质、低档总会存在,但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是由哪边风大决定的。

   那么,代理人怎么办?虽然个案提成还是那么低,但是如果你变得更优秀,相信你会拿到更优厚的报酬,市场需要这样的代理人,尤其是低档人员存在的前提下。那么怎么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代理人?还是回到开始,代理人需要具备这四项基本的能力。

   首先,代理人需要保持长期学习和快速理解专业科技和技术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相关的行业经典案例,对相关行业的专利复审和无效案件保持关注和学习,了解行业技术与专利撰写的技巧和细节等。

   其次,进行专门的系统的专利文献教育,提高自身的专利检索和分析的水平和能力。虽然说文献能力大多靠实践,但是前期基础的理论学习应该是具备的,剩下就是几个月到几年的每案的专利检索和分析的历练,贵在长期坚持和积累。

   第三,还需要学习基本的经济知识,结合专利运用的方式去考虑,清楚行业的变革和趋势。

   而实际上,文献教育和经济知识的教育依赖于代理所或者代理人自身,是不现实的和缺乏规范操作的。这一点可能需要管理机构在从业人群或者执业人群在入职前进行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专门培训和阶段性考核,而且是从执业应用的角度去设计。

   最后,代理人工作虽然是个文案工作,但是沟通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案件的质量,沟通能力不强或者情商较低的人,可能难以引导或者发掘更多的技术点和创新点,会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沟通能力的培训也是需要进行的,而这个工作可以是事务所本身通过专业机构去完成。
   当然,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尤其是在没有额外奖励的前提下进行,这对于一个代理人自我要求就会变得更高。

   但是,笔者相信,未来的代理人需要这样,未来这个行业需要这样,代理人自身必须要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让环境健康,首先自己健康。(知人小编最后就插这么一句话,想赚大钱,先自己变强,不要整天怨天尤人……)


本类热点条目
版权所有:江苏润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3 RAINPAT.COM
苏ICP备14018958号